个人知识管理站

分享个人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各种所学、所见、所闻,有趣的、好玩的、技术积累等各方面的内容。

您尚未登录。

公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网址:www.itecfun.com

#1 职场 » Web服务器性能估算 SPEC WEB2005 » 2017-07-12 17:58:34

wangyg
回复: 0

原文链接

1.TPC-C估算公式
    TPC-C是用计算机设备在每分钟内所能处理的标准事务的数量来衡量其处理能力的多少;因此,估算一个应用场景对处理能力的需求,本质上就是估算出每类业务处理事务对应的标准tpc-c事务量,然后在适当考虑冗余量。TPC-C的测算结果是每分钟的事务数,单位是tpmc。
    TPC-C的通用估算公式如下:
    TPC-C = ∑(每分钟业务事务量 * 标准事务量比率)/ (1 — 冗余率)。
    例如:某业务系统有2类业务处理事务操作,业务事务1每分钟30000个,每个业务事务1操作相当于0.5个标准tpc-c事务;务事务2每分钟20000个,每个业务事务2操作相当于2个标准tpc-c事务;考虑30%的系统冗余。则该业务应用需要的处理能力为:
    服务器处理能力(tpmc) = ((30000 X0.5) + (20000 X 2)) / (1 – 30%) = 78581。
2. SPEC Web估算公式
    SPEC Web2005标准的衡量结果是一台Web服务器能够有效响应客户端的Web请求的最大极限个数。因此,测算的结果应该是一个Web请求数字,单位是个。
    在评估应用服务器的SPEC Web2005值时,通常的方法是通过系统的在线用户,结合其在线率估算出并发用户数,在参照日常业务使用场景中可能发起的http请求来进行估算。
    SPEC Web2005的参考估算公式如下:(注意:公式仅供参考,需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估算模型)
    Web访问响应能力(SPEC Web2005) = (在线用户数 * 在线率 * 在线用户平均发起http请求数)/ (1 — 冗余率)。
    例如:某业务系统的在线用户数为2000,在线率10%,每在线用户平均发起的http请求数为3,考虑30%的系统响应能力冗余。则负责该业务请求的Web服务器的响应能力为:
    Web访问响应能力(个) = 2000 * 10% * 3 / (1 – 30%) = 857。

#2 轶事 » 科学家称皮肤未来可以造娃 还能预约性别和发色 » 2017-07-03 10:00:49

wangyg
回复: 0

2017-07-02 06:03:01 来源:参考图片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6月28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法律和生物科学研究中心主任Henry Greely表示,在未来,人类将不需要通过“传统”方式“造人”。他们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到诊所留下自己的皮肤组织。科学家可以从想要孩子的夫妇双方身体上取一些皮肤组织或其他非生殖性组织细胞,并“培育”出卵子和精子。他们将两者进行“体外受精”(体外结合产生受精卵),形成胚胎。Greely说:“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每个胚胎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序列。准父母们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约’一个符合他们要求的宝宝。”
再过20年或30年,未来的医学技术能让准父母们得以“筛选”出更加健康的宝宝,避免碰到基因变异(或染色体异常)的情况,从基因层面“绕开”遗传性疾病。准父母们甚至可以“预约”宝宝的性别和一些外貌特征(比如头发、眼睛或皮肤的颜色等)。Greely表示,这种新的方式可以把女性从痛苦的生育治疗里解脱出来。而且,这样也能预防某些疾病,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也能给非传统家庭拥有孩子的机会。当然,如果未来这种方式普及,可能会带来很多道德、法律和医疗层面的问题。Greely在他2016年发行的著作里提到了上述理论,一些读者表示,“这种黑科技就是变种‘异形’”,“这简直是赫胥黎小说《美好新世界》的景象”。但是Greely辩驳称:“这种技术并不代表着能设计宝宝。通过这种技术出生的宝宝也不是超能婴儿。这种技术只是帮助父母更好地选择胚胎。”
Greely表示,自科学家开始运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D)技术已经有25年左右,这种技术可以筛查出一些遗传疾病,也可以确认胚胎的性别。这种技术至今仍非常昂贵且“费力”。但是,随着皮肤细胞“生殖”技术的应用,基因筛查变得更“容易”。新技术能让那些有生育困难的夫妇或是无法通过传统方式生下孩子的伴侣获得希望。如果PGD技术真的升级成“黑科技”,那么它将会带来很大的伦理挑战。Greely说:“安全和强制都会成为大问题。未来,人类会不会被迫只能选择PGD技术?”无论PGD技术变得如何“容易”,它的费用还是非常高。这意味着富裕家庭的孩子可能会比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基因层面更占优势。

#3 新闻 » 厦门积极建设智慧城市【2015年08月10日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 2017-06-29 15:09:58

wangyg
回复: 0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信息消费金额达2.8万亿元,拉动相关产业产值1.2万亿元,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两会”期间表示,2015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预计突破3.4万亿元。信息消费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因此,其高速增长与智慧城市建设密不可分。

  信息基础建设典范
 
  最近几年来,全国不少省市都启动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意图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突破点,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和智能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合作,有效激活、整合产业资源以达到“服务政府、提振经济、惠及民生”的战略目标。福建省及厦门市是其中的典范。
  去年4月,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给出了具体的发展路线图。《意见》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公共平台,主要包括智慧城市感知、支撑、服务三大基础平台,交通、环保、安全、旅游、市政等重点领域核心业务智慧化应用;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光纤网络基本覆盖城市家庭,终端接入带宽达到50Mbps以上,等等。
  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福建三大运营商均推进迅速,例如福建联通去年表示,该公司通过与国内知名设计院合作规划、以智能管道为主体构建“共建、汇聚、开放”的发展模式,并参与应用和内容的开发、提供产业资源置换和孵化环境,实现了ICT的深度融合。
  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厦门市更是2014年“宽带中国”建设的两大示范城市(群)之一,在近日的“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厦门市副市长李栋梁透露,2014年厦门市全面实现了城市20M、农村4M的宽带接入能力,固定宽带的家庭普及率达到81.1%,光纤家庭的覆盖率达到94.4%,比2013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3G、4G用户普及率达到70.5%。
  此外,厦门市信息惠民水平不断提升,在电子政务云、无线城市建设、社区信息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无线城市应用的项目达到了400多个。动漫游戏、电子商务、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产业聚集和带动效应明显,互联网经济已成为厦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沧区的新计划
 
  厦门市海沧区作为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在信息化方面开风气之先,一直走在全市甚至全省前列。去年4月,海沧区建设了全省第一个智慧社区数字家庭示范项目;去年9月,海尔集团落户海沧区,带来了智慧家居产业发展的憧憬。
  去年12月,厦门市获批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在政策东风的鼓舞下,海沧区政府今年和融创天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微总部产业园区、智慧城市、产业基金、自贸区跨境多媒体电商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建设海沧区信息消费体验区。
  该项目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办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板块,海沧区将借助融创天下的底层核心技术和平台建设、运营经验,合作开展智慧城市设计、建设、运营,涉及到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城市应急管理、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市民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社区管理、智慧教育平台、智慧产业园区、智慧旅游平台等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领域。
  同时,融创天下还将投资建设六个移动互联网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自身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深厚积累,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海沧区信息消费体验区的建设、服务和应用。
  当前,国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是拉动信息消费的关键瓶颈。厦门市海沧区通过从顶层设计到平台架构的智慧城市全面建设,实现了信息基础设施的“通关”,并能够同步推出信息产品和服务,促进信息消费,加快达到“服务政府、提振经济、惠及民生”的战略目标。

#4 轶事 » 陕西biangbiang面之 “Biang”字为何人所造 » 2017-06-26 16:39:20

wangyg
回复: 0

000802ab801d0c524bbf01.jpg
草根讲坛引出话题:Biang字的背后
“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钩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走咸阳。”这是一首在陕西关中城乡流传很广的歌谣,唱的是一个字的写法,说的是一种老少皆知的小吃名称——Biang和BiangBiang面。这是一个字典未录、字库里也没有的字,但它作为陕西地方独有的汉字,其歌诀却久唱不衰;这是一种手工擀制,宽似裤带的面条,长二尺有余,调以各色臊子、油泼辣子,香馋诱人,关中农村妇孺皆知,家家会做,人人喜食。

草根讲坛说村民身边事

10月22日,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户县文化馆、户县大王镇康王中村共同举办的《话说西安》百姓系列大讲堂乡村版,走进了历史悠久的西周丰镐故地——西安户县康王村,开讲《话说关中BiangBiang面》,吃BiangBiang面,品BiangBiang书法,观BiangBiang剪纸,唱BiangBiang歌谣,赏BiangBiang面泥塑,讲BiangBiang故事……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给前来参与的村民和听众们献上了一场BiangBiang文化大餐。

正如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讲坛策划人之一王智所说,Biang字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最具关中民俗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图腾。Biang字是关中民间自创的一个汉字,其发音独一无二,书写在汉字中也是笔画最多、最复杂的,据说其写法至少有10种,最少的54画,最多的71画,不同的写法还各有歌谣帮助人们记忆,并世代相传。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汉字?它又蕴涵着什么样的文化信息?

Biang字字型解读,多与周秦有关

在讲坛开讲前,康王村的一位村民推上来一辆独轮车,中间如狗脊背,当地人称“狗脊梁车”,他模拟的是早年秦咸古道上卖面的车夫,独轮车以及车上的草帽、麻花、竹篓、粮袋子一应歌谣中所唱。康王村据说曾经是周王朝都城最繁华的郊区,其来历与成康之治的周康王有着直接的联系,周康王曾在此驻留过。从这里有一条古道向西直通周王朝的发祥地——丰镐,物资和粮草源源不断经过这里,车夫推着独轮车年复一年走在路上,渐渐就有了独具特色的车夫谣。

道具独轮车打开了主讲嘉宾陕西民俗学会理事靳应禄的话匣子。经过他走访研究,Biang字的来历就像独轮车的造型。“一点撩上天”指的是卖面人的草帽,“留个钩搭挂麻糖”指的是车旁挂的麻花,“东一扭,西一扭”是指车夫推车走路时左右扭动以保持独轮车平衡,“左一长,右一长”是指车帮上顺搭的长面袋子。歌谣可谓高度概括了古道车夫的形态和艰辛,而“马大王”的“马”字和字顶头的“穴”字分别代表了男、女。靳应禄认为Biang字歌是一首“快活谣”,字本身就是一个象声词,是饥饿难忍吃面时候嘴里发出的声音,同时暗指男女之事。一个Biang写尽人生百味,食色性都在其中,表达了劳动人民最朴素最原始的人生追求。

书法家李志华则有另解,他书写的Biang字书法及歌谣,“穴”却是“一只老鼠跳上案,两个老鼠下面看”,Biang字右边不是立刀旁,而代之一个戈字,他说:“刀子上咋能挂麻糖(麻花)嘛?只有‘戈’上才有勾搭能挂嘛!”而咸阳市一位研究者认为Biang字歌是秦始皇大军的“军歌”,借以展现一统天下虎狼之师的能征善战,另一种说法认为Biang字歌是秦国的招贤令,是意图表现招纳六国之士渡黄河而归秦,直言进谏,共治秦国。

Biang字内涵的解读,也引来德国汉学研究者米五斗的参与,米五斗是他的中国名。热爱中国文化的他在陕西生活学习工作多年,已身为秦人好为秦声。当天他不仅当着众多媒体和观众大秀吃BiangBiang面的造型,还在讲坛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看似复杂的Biang,其实是依据汉字造字规律而来的,中间含一个变字,就是依据。

Biang字何以读作Biang

这么复杂的汉字,为什么要念作Biang呢?民间至少有6种说法,王智说这些说法大多是模拟声音而定字音:面在制作的擀制和拉扯过程中在案板上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在捞出和调味搅拌过程中,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面在入口时,嘴边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等等。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日前撰文,认为Biang字发音,较为准确的说法是源于妇女洗衣服时用棒槌捶打湿衣所发出的声音。BiangBiang面的原始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秦人用盐水和面,将面团置于石头或案板上用棒槌捶打,直到面团光滑、均匀之后,再用擀面杖擀成大面片,然后切成像裤带一样宽,下到沸腾的滚水锅中。这种响亮而浑厚的“Biang—Biang—”声也就成了“BiangBiang面”名称的由来了。

傅功振认为Biang字由10个文化元素组成,向人们传达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居住形式、饮食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格、民族精神等。“穴”部说明了以黄河中上游的渭河流域为中心的秦人,在古代是以穴居为主的;这里的“言”字其实是“盐”,盐是文明的尺度,盐为百味之祖,是秦人饮食中的主要调料,用盐水和面才能使面筋道;“糸”和“长”这两个字则充分体现了秦人在制作BiangBiang面过程中的动作以及品尝之后的愉悦情态。“心”字传递了秦人忠厚朴鲁、诚信热忱的秉性;左边“月”字通“肉”,彪悍强健的秦人喜食牛羊肉,体现了秦人“虎狼之师”的饮食习惯;“马”和“戈”字,则更体现了秦人的尚武、尚勇精神;关于“马大王”的传说,指的是秦将白起当年战胜赵奢后裔“马服诸侯王”“坐车回咸阳”告功还乡的故事。“推个车车逛咸阳”实际上点明了这个字是在以咸阳为中心的秦地产生的。

Biang字为何人所造

Biang的字型来历,同样也是版本不一。

民间传说Biang字为一无名秀才所造,时代无从考证。据说,当时一位贫困潦倒的秀才赶往咸阳,路过一家面馆时,饥肠辘辘,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不觉踱将进去。只见红黄绿白、色香俱全的裤带宽面条,煞是馋人。秀才要了一碗裤带面,一阵狼吞虎咽,直吃得酣畅淋漓,到结账时一摸兜,囊中早已空空如洗,无以付账,只好求店家以书代之。按照店家所言“BiangBiang面”的字音,秀才触景生情,感怀伤时,略加思索,笔走龙蛇,一边写一边歌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从此,“BiangBiang面”名遍关中。

也有一说“Biang”字成型始于秦始皇。传说秦始皇有一日吃厌了山珍海味,加之当时内忧外患,毫无食欲,急坏了皇宫上下,一太监急中生智到街上买了碗平民小吃回来,不料秦始皇一时饕餮下咽,胃口大开,吃毕惊赞:这是何物?竟比山珍海味还味美上口。宦官答:BiangBiang面。始皇觉得既然已成为“御用”食物,再也不能令平民如此轻易吃到,就御赐一个字形复杂的名,有意令平民难以写出此字。

民间种种传说和附会,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Biang字为文化造字,千年流传,留存着当地人的文化记忆。一个字,一种面食,传唱不衰的歌谣,鲜活生动,写着、吃着、唱着陕西关中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它不仅仅是秦人最喜爱的一种面食,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秦人的精神和品格,成为当地人无法割舍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构成。

活动策划人、西安市群艺馆馆长王升荣说:“实际上关中每一个村落都有古老的历史,都有古老的文化记忆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蕴藏在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中,更蕴藏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草根讲坛正欲借助这种文化下乡的新模式,来唤醒老百姓的文化自觉。”(文/黄晓峰)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 雨悦

页脚

©2019 YG Wang 备案号: 赣ICP备190101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