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站

分享个人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各种所学、所见、所闻,有趣的、好玩的、技术积累等各方面的内容。

您尚未登录。

公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网址:www.itecfun.com

#1 2017-11-03 09:56:32

xuyg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15-01-21
帖子: 667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这是曾国藩的一幅对联,饱含了他一生为人处世的智慧。大处着眼是说,看事情要高瞻远瞩,有全局意识,并且能够考虑长远,小处着手是说做事的时候要谨慎,着手细节,才能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

群居守口,和一群人相处的时候要谨言慎行,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所谓祸从口出,做一个善于聆听的观众才是大智慧。自己独处的时候要乐于享受,要反思,守住自己纯善的心。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是一种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拥有怎样的格局就拥有怎样的命运,怎样的人生。

曾国藩大处着眼,成就了他作为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太平军起,举国束手无策。只有他独辟蹊径创立湘军。从皇帝到大臣或急于求成,或悲观绝望,曾国藩提出了“争夺武昌,控制长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庆,进而攻陷天京”的战略。正是在这个战略指导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曾国藩的大处着眼,还在于他的审时度势。自古功臣,像他这样善于把握进退者不多。剿灭太平军之后,他的功名事业如日中天,此时他却极度冷静,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的先机,毅然上疏请求辞去节制四省的大权,并采取果断手段裁撤湘军。

从小处着手,就是要下笨功夫,一步一步走,一件一件做,步步为营。曾国藩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读书,靠的完全是“笨劲”。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曾国藩发现了笨拙有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

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曾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他花极大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等,指导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群居守口是一种智慧。有些人看起来能言善辩、夸夸其谈,但实际上给人的感觉是轻薄、肤浅和狂妄。这样的人,说再多的话,也只是废话。更有一些人,说话毫无顾忌,不知道体谅别人的心情,往往无意中伤害他人。这样的人,口中言语的价值,恐怕比废话还不如。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是修养之要。曾国藩认为多言,多说话是凶德,是恶习。所以他提出要“戒多言”,不议论他人是非,不吹嘘个人琐事;不说违反原则的话,不讲违背良心的话。

曾国藩“戒多言”的本质并不是什么要一味的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也并不是什么沉默是金,而是在面临人和事的时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祸从口出、乱从口出,在本质上,这是一种临事不纠缠、少争论的行动智慧。

独处守心是一种修养。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慎独”,“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独居守心”是修身的要旨,做人的境界。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所谓“守心”就是守住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价值底线、人格底线。

东汉名臣杨震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慎独是人生的财富,守心是修行的方便门径。不耐孤独是一种人生遗憾,不会守心是一种做人缺陷。独居要守心,守住一颗善良的心,守住一颗勤劳的心,守住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守住一颗平常心。

离线

页脚

©2019 YG Wang 备案号: 赣ICP备190101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