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次: 1
共享创业成果,变“人治”为“法治”,
从“草台班子”走向“正规军”
盛高咨询合伙人/赵日磊
【案例】
本人是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板,刚开始创业时,我的员工主要是我过去就职公司的一些下属和同事。在软件行业,创业很艰难,竞争很残酷,但创业之初,大家却都能齐心协力,为公司的发展积极出谋划策。有时,我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就很容易对我这些创业同伴们发脾气,这个时候,大家很理解我,也不和我计较,还是任劳任怨、踏实的工作。
其实,我很感激同我一起创业的同伴,但是有时候碍于我这个老板的脸面,我并没有表达出对他们的感激。随着公司的发展,新员工的不断加入,公司组织结构也日趋完善,但公司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同我一起创业同伴们的工作积极性大不如以前了,我们彼此间说话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推心置腹了。甚至,有的老员工甚至还排斥新员工,挫伤新员工的工作热情;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现在有两个同我一起创业的员工自己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成了公司的竞争对手。现在,我真正感受到了创业过程中公司“成长的烦恼”,我该怎么调动这些创业同伴们的工作积极性?
【案例分析】
一个创业团队发展的初期基本上都是从“草台班子”搭建开始的,几个志趣相投的伙伴合伙创办了一份所谓的事业。最初,创业团队都经历了不分彼此,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苦、共命运的发展历程。企业小的时候,业务量少,人员也少,而且团队成员大部分都是以前的同事、朋友,因为彼此信任,互相欣赏,才搭伙创业。
随着企业在从“草台班子”走向“正规军”的过程中,原来不分彼此,充分信任的关系逐渐淡化了,甚至越来越疏远了,甚至很多创业伙伴自己创业成为竞争对手了。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业务量迅速上升,人员规模扩大,很多员工通过招聘渠道进来,工作分工也越来越细了。这时候,老板和最初创业的团队之间的交流也随之减少了,甚至很长时间都不能见一次面,见了面也是就事论事,公事公办地解决问题,原本工作感情不分家的情形土崩瓦解了。
而且,创业团队开始关注自己得到了什么,开始关注谁得的多谁得的少,这时候抱怨多起来,误解多起来。于是,原本积极主动的人开始懈怠了,原本拼命卖力的业务骨干开始自寻出路。
这就是创业必须经历的过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而要想很好地解决创业团队激励这个问题,根本上还是要回到创业团队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来。
能够留下来的创业团队,基本上都是能力稍差,但忠诚度、认同度极高、重感情的人,他们要一份稳定的事业,有一份尊重,要一份丰厚的回报。基于这个前提,下面四个建议供参考:
第一、对于忠诚度极高、业务能较强的创业伙伴,给予一定比例的股份,为了保持老板的绝对控制权,注意个人控股比例不要低于67%。两种方式可以考虑,一种方式是以直接购买的方式给予股权,让创业团队核心成员直接成为公司股东,进入董事会,另一种方式是采取期权加股权的方式,先给予期权,享受股份分红,用分红所得分几期购买股份,转化成实股,成为股东,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立后,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项都要在董事会层面讨论或沟通,通过这个方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调动核心创业团队的积极性。
第二、对于忠诚度较高、业务能力稍差的创业伙伴,也是两种激励方式,一种方委以重任,给予这些人员适当压力,提要求,定目标,同时配套目标给予一定程度的利润分享,让这部分创业团队人员感受到公司的重视、信任和回馈,提高积极性,另外一种方式是找到一个新的业务,采用合股经营的方式,由这些创业人员负责,让他脱离公司主业,开拓新的业务。
第三、对于忠诚度很低,业务能力很差的创业团队人员,给予一定补偿后劝退,除了在补偿金上给予适当考虑外,最好能帮他们介绍一些工作,算是对过去付出的一种交代,也是给留下的人一种交代。
第四、公司核心团队一起对战略共识、工作职责梳理、权限划分、目标绩效、薪酬激励等基本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帮助公司从“人治”走向“法治”,这些工作是真正帮助公司从“草台班子”走向“正规军”的基础,也是帮助公司核心团队从业务高手走向经营高手的重要手段。
相信,随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管理机制的完善,核心经营团队的积极性也一定可以被调动起来,重新焕发活力!
离线
页次: 1